环科赛赛事介绍推送(一):理念实物类

1.作品类别

环境领域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广泛,需要多种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因此,为了能够全面地展示参赛者们的创意和实践能力,鼓励参赛选手探索解决环保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环科赛将科技理念类和科技实物类作品具体主题进行分类。科技理念类和科技实物类作品所列作品类别可包含的作品具体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1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处理处置工艺、地表水污染控制、地下水污染控制、饮用水安全与消毒副产物研究、污水资源化处理技术等。

2大气污染与控制: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监测与预警、排放清单与污染源解析、大气污染扩散模型及应用技术研究等。

3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固体废物资源化等。

4环境化学与新污染物:新污染物筛查、风险评估与末端去除、环境材料化学、环境毒理学、环境监测与分析、大气环境化学等。

5环境管理与政策: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政策、环境系统分析与仿真、环境政策分析、固体废物管理等。

6环境生态健康与双碳技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生态修复、土壤污染与控制、气候变化与生态健康、CCUS技术、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

7其它

环境管理与政策主题(5为科技理念类赛道特有科技理念类与实物类赛道其余主题一致。

注意,上述各类别作品在线上函评环节将分别独立进行评审并将分数归一化处理,之后合并各类别作品归一化后平均得分确定进入终审答辩环节名单,终审答辩环节各类别作品不区分对待。如报名科技实物类赛道且进入终审答辩环节,必须进行实物展示

 

2.评审办法

第十九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评审委员会将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现将理念类与实物类作品评审办法公布如下:

2.1评审规则概述:

1)根据第十九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组织委员会关于作品审核的要求,规定科技理念作品科技实物作品的参评材料为:作品简介+竞赛作品+相关补充材料(均需去除姓名、院系、学校和指导老师等信息);

2)第十九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采用匿名线上函评的方式以确定进行终审答辩的作品名单。线上函评不少于两轮,两类作品(科技理念类、科技实物类)独立进行提交、评审和颁奖。对上述各大类作品下基于主题细分的小类别,在线上函评环节将分别独立进行评审并将分数归一化处理,之后合并各类别作品归一化后平均得分确定进入终审答辩环节名单。终审答辩环节各大类作品下基于主题细分的小类别作品不区分对待,只依照科技理念类、科技实物类分别确定终审答辩获奖名单。

3)线上函评和终审答辩所需各评审老师进行打分的内容包括:作品立意、作品学术性、作品科学性、作品创新性、作品实用性等方面。具体分数比例依据不同轮次及开展实际状况进行调整确定。各评审老师还有不超过5分的附加分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加分,各部分的打分划档依据见2.3部分。第十九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组会委建议评委老师在完成评审后,针对每一个作品给予1~2句话的点评。

 

2.2评委打分归一化算法:

注:具体评委个数与评委所分配到的项目数存在一定波动。单个作品一轮线上函评评委数不少于2位、二轮及以后线上函评评委数不少于5位。单个评委一轮线上函评收到作品数不多于25份,二轮及以后线上函评收到作品数不多于10份。

 

2.3赛区奖比例为鼓励参赛选手,提升竞赛参与感,同时兼顾赛区公平性,凸显赛区意义,环科赛除终审答辩环节奖项外,另分设赛区一、二、三等奖,具体评选规则如下:

(1)赛区一等奖:在线上函评环节归一化后得分处于赛区前5%的作品;

(2)赛区二等奖:在线上函评环节归一化后得分处于赛区前15%的作品;

(3)赛区三等奖:在线上函评环节归一化后得分处于赛区前30%的作品;

注:赛区奖项不设现金奖励,但获奖选手/队伍仍可获得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颁发的纸质版获奖证明。在终审答辩获奖的作品,默认获得对应赛区的赛区一等奖。
 

2.4评价纬度:

本次大赛提交作品将通过作品立意、作品学术性、作品科学性、作品创新性、作品实用性以及附加分等六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作品立意:评估参赛者的创意和构思,以及是否符合大赛主题和要求。

作品学术性:评估参赛者在研究和论证方面的水平和质量,包括参考文献使用、数据分析、实验设计等。

作品科学性:评估参赛者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包括科学原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等。

作品创新性:评估参赛者对现有技术和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以及是否有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作品实用性:评估参赛者的作品是否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是否能够解决问题和产生效益。

附加分:评委老师会基于参考完成度与任务量、发表学术论文情况、文献综述情况等情况给予额外的加分。

综合考核六个方面的结果,评委会将对参赛者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名,并确定最终的排名名单。

 

3.往届优秀作品回顾

第十八届环科赛中许多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其中理念类作品基于共价肽与磁珠富集的水环境新冠病毒检测技术和实物类作品基于超高温好氧发酵的社区湿垃圾原位资源化技术装备脱颖而出,分别荣获理念类作品和实物类作品特等奖。参赛选手聚焦现存热点话题,提出了有创新性、实用性的解决方案。作品概要如下:

 

第十八届理念类特等奖

作品名称:基于共价肽与磁珠富集的水环境新冠病毒检测技术

作品摘要:

该作品以课题组研发的新冠表面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S_RBD)选择性识别共价肽为生物识别材料,将其与磁珠偶联,利用共价肽对新冠病毒S蛋白的特异性识别与不可逆结合实现污水新冠病毒S_RBD的高效抓取,抵抗污水中的基质效应;基于磁珠磁分离特性实现污水中新冠病毒的富集,建立了更加准确的基于共价肽与磁珠富集的水环境新冠病毒检测技术。

(附图)

作品评价:该参赛作品展现了对当前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和创新性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利用共价肽与磁珠结合的生物识别材料,实现对污水中的新冠病毒S_RBD的高效抓取和富集,该技术显著提高了污水环境样本中病毒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该技术巧妙地利用了磁珠的磁分离特性,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检测效率,为水环境中的新冠病毒监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这一技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有望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为新冠和其他病毒导致的流行病的防控提供重要支持。

 

第十八届实物类特等奖

作品名称:基于超高温好氧发酵的社区湿垃圾原位资源化技术装备

作品摘要:

针对社区垃圾分类点湿垃圾易腐败发臭、运输成本高的问题,该作品发明设计了一种将收集点湿垃圾原位快速降解的小型化超高温好氧发酵技术装备:合理利用湿垃圾的易腐组分生物降解速度快、产热量大的特点,通过构建自有菌剂与原位资源化装备相结合的社区小型化湿垃圾超高温好氧发酵系统,将湿垃圾转化为社区高品质绿化用土。

(附图)

作品评价:该作品针对社区湿垃圾处理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原位资源化技术装备。通过充分利用湿垃圾易腐组分的生物降解速度和产热量,结合自有菌剂和原位资源化装备,成功地将湿垃圾转化为高品质绿化用土,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该技术装备的小型化设计特别适合社区环境,不仅降低了湿垃圾的运输成本,还有效避免了湿垃圾腐败发臭问题,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这一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改善社区环境,从小事做起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