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起航 | 第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启动报名

 

赛事简介

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是由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共同主办,由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清华x-lab、大连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延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疆大学、西藏大学协办的环境领域顶级学科竞赛。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面向全国各高校各相关专业学生,旨在倡导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并通过学科竞赛等方式鼓励高校学生以其独特的科创理念和发明制造参与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建设中来。

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于2005年由清华大学发起,为从事环境领域相关研究的学生搭建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学科竞赛和同辈交流平台。从2006年首届赛事举办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19届。在过去19年时间里,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逐渐成长壮大,自第17届起每年约有210所高校的1000多支队伍,共6000余人参与竞赛。环科赛正逐渐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平台,让越来越多关心环境问题、拥有独特想法且敢于付出实践的高校学生参与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来。

20253月起,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作为生态环境领域唯一入选中国科协“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关联赛事,标志着赛事已取得国家层面的充分认可、专业影响力将持续扩大。

 

赛道划分

第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的参赛作品分为科技理念类、科技实物类和绿色创业类三类,三类作品独立进行提交、评审和颁奖

为方便科技理念类和科技实物类作品的评审与管理,在科技理念类和科技实物类作品下细分7个类别:1)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2)大气污染与控制;(3)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4)环境化学与新污染物;(5)环境生态健康;(6)双碳目标与可持续发展;(7AI+环境

为助力绿色创业类作品获得更专业指导并推动后续商业化进程,本届环科赛在绿色创业类赛道下细分3个作品类别,各参赛作品可选择其中任一作品类别进行申报,但不得兼类别申报。具体作品类别包括:1)减污降碳类;(2)绿色制造类;(3)生态产业类。绿色创业类作品在参赛时需提交作品申报书、商业计划书和其它相关材料(必须包含6分钟的PPT预答辩视频,如无此视频将影响作品送审)。

各类别作品在线上函评环节将分别独立进行评审并将分数归一化处理,之后合并各类别作品归一化后平均得分确定进入终审答辩环节名单。上述各赛道各作品类别及评审方法等的具体说明详见后续系列推送

 

赛事奖项

为规范赛事奖项评定体系、尊重参赛选手成果、提高赛事奖项认可度,第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于终审答辩环节设立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四个等级的奖项。终审答辩环节竞赛作品获奖数视当年报名人数与作品质量最终确定,具体分配见下表。

 

科技理念类作品

特等奖,1-2

一等奖,2-3

二等奖,若干名

三等奖,若干名

科技实物类作品

特等奖,1-2

一等奖,2-3

二等奖,若干名

三等奖,若干名

绿色创业类作品

特等奖,1-2

一等奖,2-3

二等奖,若干名

三等奖,若干名

 

为更好落实“以赛事促进研究,以荣誉激励创新”的办赛宗旨,第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将对获奖团队统一授予获奖证书,但不再设置奖金奖项。作为中国科协“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体系内认证的生态环境领域权威关联赛事,通过本届赛事遴选产生的优秀作品,有望经中国科协组织权威专家评审后,将作品相关负责人纳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为激发选手的参赛热情、扩大赛事影响力,第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于作品函评环节设立赛区一、二、三等奖。所有获奖团队(含赛区奖)将获得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颁发的纸质版获奖证书(仅1份),赛区奖评定无需答辩。基于往届赛区奖授予经验,为平衡各赛区基础参赛队伍数并适当倾向西部、东北等地区,本届赛事设立三大主要赛区:

(1)华北、东北、华中赛区:含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等。

(2)华东、华南赛区:含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

(3)西南、西北赛区:含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

 

参赛资格与注意事项

参赛资格

1科技理念类与科技实物类:凡在全国各高校正式注册的学生(含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均可提交作品参赛,参赛者在报名参赛时需要提供有效的学生身份证明。

2绿色创业类:需以团队形式报名参加比赛,全部成员为全国各高校正式注册的学生(含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或毕业两年内校友的团队可以报名参赛。参赛者在报名参赛时需要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

注意事项

1)本届竞赛对组队方式无任何限制和要求,鼓励参赛者利用竞赛宣讲活动、网站讨论区等平台进行跨年级、跨院系和跨学校组队。

2)本竞赛所接受的作品为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各参赛队伍需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因选手提交的参赛作品所引发的各类知识产权纠纷,责任均由申报者或团队自负

3)为确保赛事参赛作品质量、避免学术不端等事件发生,第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禁止同一作品在本届赛事以不同成员姓名进行多次提交。原则上不鼓励同一作品在本届赛事报名多个赛道,若需报名,需确保各赛道间提交的作品材料重复率不高于30%(含文字、图表等)。对连续参与竞赛的往届参赛作品,需在相关资料中补充提交往届作品参赛资格审查表,如未填写报名参赛,一经举报核实后,取消参赛和获奖资格。确认存在不符合赛事手册规定,如存在抄袭、以毕设作为作品提交或违反以上规定等行为的,由组织委员会取消其参赛及获奖资格,并视情况进行通报。

 

报名方式与赛事安排

为提高赛事服务质量、方便选手与赛事组织委员会沟通,组委会建立了赛事官方网站(http://hjyh.env.tsinghua.edu.cn/)、官方微信公众号:环科赛和报名选手微信交流群,网站、公众号和微信交流群均会及时公布竞赛相关文件及信息。

第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报名选手微信交流群二维码如下,欢迎各位参赛选手扫码入群!

本届比赛通过赛氪网进行报名:

https://www.saikr.com/vse/hjyh/2025(科技理念类和科技实物类)

https://www.saikr.com/vse/hjyhlscy/2025(绿色创业类)

赛事组委会官方邮箱:hjyh@mail.tsinghua.edu.cn

第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日程安排如下:

时间

内容

2025.3~4

发布竞赛章程开放赛事报名开展宣传工作

2025.4

第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启动仪式

2025.5~7

往届优秀参赛选手分享、绿色创业系列讲座

2025.6.10

竞赛报名截止

2025.6.30

竞赛作品提交截止

2025.7~8

各赛道竞赛作品初审工作(不少于两轮)

各赛道竞赛作品进入终审答辩名单公示

2025.9

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终审答辩

公示第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获奖名单

2025.11~12

第二十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颁奖典礼

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总结交流会